電碼防偽技術有什么缺陷,應該如何理解電碼防偽技術缺陷,電碼是一信號代碼,通過不同的排列順序來表達不同的英文字母、數字和標點符號,存在一個密碼是否可靠的問題。目前市面上就已經發現了許多使用真電碼的假產品,這就是電碼防偽技術的缺陷。
漏洞之一:一碼多印造假
因為電碼數碼防偽是對密碼,而密碼又是一組數字符號,不管字體如何、寫在何處、以什么方式表示,只要該組數字符號正確,就可以對上密碼,判為真品。舉例說明,比如5這個數字符號,手寫體,它讀作5,印刷體也讀作5,大寫小寫還是5,寫在紙上是5,畫在墻上也是5,把5寫10000遍,每個都讀作5,而且10000個都是正確的。這就意味著,雖然電碼防偽的密碼在編碼規則上是唯一的,但把這個唯一的密碼復制10000份,每個都是正確的。一碼多印造假,就是電碼防偽的漏洞之一。一個正確的密碼,如果重復使用10000次,系統只能判斷第一個查詢的是真,不能真正判斷哪一個是真,哪9999個是假的。
漏洞之二:回收舊碼造假
因為不可能每個電碼都被消費者查詢作廢,事實上查詢有一個概率,大多數電碼不會被查詢。那么市面上存留的這些未經查詢作廢的真電碼,給造假者抄碼、回收舊防偽標簽刮取密碼造假,留下了空間。更嚴重的后果是,一旦抄碼、回收舊碼復制造假,系統無法有效鑒別真假,只能把第一個前來查詢的判斷為真,把其余的判斷為假。
有人向記者舉例說明:如果某假冒生產者欲生產某名牌酒,只需購進一定數量的真貨,打開或用儀器探測出其中的查詢數碼,然后生產同等數量的假冒產品。將假貨賣出,再將真貨退回廠家。這是一個容易的造假模式,現有的電話數碼信息防偽系統對此沒有辦法防范和打擊,只能在查詢中把該批假貨全部判斷為正品。
漏洞之三:盜碼批量造假
獲取密碼的手法可以是多種的,例如,不能排除造假集團以金錢收買內部工作人員,獲取電碼造假的可能,或者雇用黑客高手從互聯網上闖入防偽數據庫、拷貝大量防偽數據進而大肆偽造。這里需要指出的是:數碼防偽是以數據庫的絕對安全為前提的,一旦數據泄密,防偽系統工程將全線崩潰。眾所周知,互聯網的安全,日益成為一個需要擔心的問題。公司管理環節的疏忽、高科技透視儀器掃瞄獲取密碼等等,也是可能的方法之一。
漏洞之四:自設查詢電話造假
在前述報道列舉的許多造假實例中,就是通過自設查詢電話造假的。造假分子將胡亂編造的電碼,制作于密封的防偽標志物中,并申請查詢專用電話號碼,把假電碼標志貼在假冒的名牌商品上,消費者撥打查詢電話時,錄音電話自動播放語音:這是正牌商品,請放心使用。
電碼防偽搖身一變,成為國家質檢總局推廣的電子監管碼后,非但以前存在的問題不曾改進,反而帶來了新的問題。如電子監管碼采用明碼,把電碼防偽通過印刷涂層或其他薄膜覆蓋的密碼,改為不加遮蓋的公開明碼,造假分子無需破壞標志,就可抄碼造假,比過去更加方便。再如,電子監管碼把數字密碼改為黑白條碼,又為造假分子用儀器快速抄碼、回收舊碼造假提供了極大的便利。
眾所周知,條碼的作用是方便終端儀器的快速、自動掃描和識讀,用以統計銷售數量和結算貨款等,并無任何防偽功能。